中国农业大学推进十大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作者: 时间:2013-03-25 点击数:

 

  ●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适当压缩本科生招生规模

  ●全面实施转专业政策,使学生的选择更加符合兴趣

  ●开设新生研讨课,为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提供保证

  ●强化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实施领导力培养计划,培养“三农”事业栋梁之才

  ●强化就业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通过优化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等十大举措,全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时俱进,确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确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目标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生类型根据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分为研究型和复合型两大类。研究型人才,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一般应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内或出国读研深造,复合型人才则在毕业后面向各种就业岗位,并且应在相关行业就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各个学院可根据基础条件和学科特点的不同,合理确定本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

  ——有序推进十大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一、优化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体现研究型大学办学思路。在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本科生招生规模。在进行广泛调研以及与相关学院充分沟通的基础上,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最终确定为3020人,比2010年减少300人,减幅达9%;有3个专业暂停招生,实际招生专业数减少到57个。2012年又减少招生100人。按照学校2011-2015年改革和发展规划,在校本科生数量到2015年减少到11000人,2020年减少到10500人,本科专业在5年内调整为50个左右。

  二、全面实施转专业政策,使学生专业选择更加符合自己的兴趣。新的转专业政策给予了学生多次选择机会:不设报名门槛,只要有转专业意向,均可以提出申请;允许二年级学生转专业,允许学生有多次转专业机会;设立两个志愿(专业类)。这些措施的实行,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结合社会需要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以实现最佳的人生发展蓝图。2011年两个学期共有307名同学成功转专业,2012年仅春季学期就有270人成功转专业。转专业政策的实施得到了同学的一致好评,转入新专业的同学纷纷表示,转专业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在新专业的学习非常开心,学习的劲头更足。转专业政策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了学校高考招生咨询的热点和亮点。

  三、进行考试改革试点,强化过程考核与形式的多样化。2011-2012秋季学期对110门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试点,提高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自行决定,一般占总成绩的50%左右。通过加强平时考核,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避免一张考卷定成绩,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考核成果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所学。

  四、加强双学位工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在原来开设的金融学、英语、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传播学6个专业的基础上,2011-2012年又增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应用化学三个双学位专业。在采用经济激励政策调动学院积极性、鼓励开设更多类型的双学位和辅修专业的同时,还注意提高双学位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2011年修读双学位和辅修专业的学生达到865人,比往年增长了100人左右,修读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五、开设新生研讨课,为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提供保证。为增强新生对学校学科特色和水平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科学、理性的选择专业,自2011年秋季学期起,经过学院申报、学校审定,全校13个学院共开设新生研讨课20门,教学内容以所在学院为背景、以学科优势为特色,宏观、全面地介绍本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介绍本学院或本专业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六、强化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师、实验室、基地、企业和合作研究机构等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对过去呈点状分布的各实践训练环节进行系统整合优化。目前已基本完成的优化方案包括计算机应用与获取信息资料能力、外语语言应用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一般性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方案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方案。

  七、加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优秀学生的科研潜质得到了有效发挥。在办好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个试验班的基础上,加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设立国家、北京市与学校三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举办各学科竞赛等途径与措施,使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大幅提高,优秀学生的科研潜质得到有效发挥。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批实施学校,五年来共立项204项,参加学生614人,投入经费353.4万元。2011年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据不完全统计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34项。加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的支持力度,2011年共批准立项440项,参加学生为1117人,其中,三、四年级学生占到96.87%。

  八、实施领导力培养计划,培养“三农”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才。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建立专门的领导力培养计划,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目前,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第一期领导力培养计划项目(又名:“英才项目”)的实施方案、培养计划选拔程序以及管理机构框架等项目政策文件。2011年11月底项目正式启动,开始首批学员招生。领导力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为学习成绩优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初步领导能力的学生,分为A班和B班进行培养;A班面向全校二年级学生招生,规模为90名左右;B班招生规模为30名左右,80%从A班中选拔,20%从三年级学生当中补招。

  九、强化就业与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2011年,教务处与校团委、学工部就业中心、经管学院紧密配合,全面启动创业教育计划,内容包括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师资培养,创业计划、创业设计项目与竞赛等模拟训练体系构建与实施,创业实践项目,创建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沙龙、创业教育网络交流平台等。2011年,学习创业课程的学生达2754人,为历史最高。

  十、探索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新的突破点,本科教育国际化呈现新局面。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本科学生国际交流活动。2011年,继续立项支持建设10门本科全英文授课课程,完成本科课程中英文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为促进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2012年接收的海外留学本科生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50%。(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转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