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1月6日下午,学校在视觉艺术基础部A13栋教学楼314会议室召开了“1+3”人才培养模式交流会,6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许奋院长出席并讲话,教务处处长张炼主持会议。
会上,视觉艺术基础部就一年级通识艺术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重点围绕课程设置及改革,定位目标与特色等做了汇报交流,四个教研室分别详细阐述了各自课程体系及教学情况。
接着,各教学单位结合教学实际,围绕“1+3”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改革展开讨论交流,大家表示视觉艺术基础教学平台宽口径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视觉体验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并重点探讨了通识艺术基础“1”和专识艺术基础“3”在教学目标、课程课程等方面的融通衔接问题,以期寻求人才培养模式无缝对接的共识路径。
随后,研究生处副处长王志新宣读了学位授权合格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
最后,许奋院长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本科人才培养是立校之基,发展之源。我校“1+3”人才培养模式是视觉文化背景下构建形成的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与探索性实践平台,是我校率先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首创的“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我校优化创新“1+3”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凝聚发展合力。全体教师要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坚守育人初心,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开展教学,深化改革育人模式,丰富培养方向和评价标准,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是坚持“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脉络。面对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趋向,我们应塑造与时俱进的发展格局,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充分释放教与学的能量空间。三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形成“1”的教学成果反哺于“3”的专业学习的良好局面,把通识艺术课程与专业艺术课程有效衔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推进多元化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