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结课展现场和康伯斯维尔老师们的合影)
新闻网讯(通讯员 冯思远) 2017年7月15日至8月5日,经选拔参加我校“湖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的10名学生,赴美国开展了为期22天的2017年“湖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活动,此次游学活动由水彩画系教师邵昱浩带队并指导教学。
此次游学活动由教务处组织实施,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度湖北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办函〔2017〕4号)精神及工作要求,在省教厅支持下,我校连续第五年组织开展学生赴海外游学活动。此次游学活动也是我校第三次获得省教育厅“湖北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项目资金支持。
此次游学活动4月份面向全校2015级、2014级(雕塑专业含2013级)学生以及“致美拔尖计划”学生进行选拔,经各教学单位组织学生报名、初选、推荐以及最终的面试考核,共有10名同学最终进入到此次活动中来。学校以学生安全保障为前提,签订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安全协议,对合作公司、带队教师在游学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安全等注意事项,做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并以“以游促学,以学为主”为主要目标,根据前几次国内外游学的经验,进一步合理优化游学行程,切实提升游学的教育与学习成效。
此次游学,以“美洲印第安艺术特征”为主题,组织同学们在美国康伯斯维尔大学交流学习,并参观美国著名的常青藤大学、美术馆、博物馆,在走访城市和考察当地艺术史迹的同时全面体验美国的文化。
游学第一站:路易斯维尔—美国康伯斯维尔大学
(校区参观考察)
7月16日,游学团队抵达了美国肯塔基州的最大城市—路易斯维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两周学习生活,并与康伯斯维尔大学的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在康伯斯维尔大学的“美洲印第安艺术特征游学”主要由人文考察、课堂学习和结课展览三部分组成。
人文考察:
在康伯斯维尔大学艺术系Linda、Susie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幸考察了当地印第安原住民的遗迹—威克利夫遗址以及位于学校附近的一个保存较好的原始林区,参观了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速度艺术博物馆(Speed Museum)、21世纪艺术酒店主题美术馆(21c Museum and hotel)、肯塔基艺术与手工博物馆(Kentucky Museum of Arts and Craft),细心的Susie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体验当地文化,还给同学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观看棒球比赛、打保龄球、野餐等等,为同学们的美国游学之旅留下了珍贵的美好回忆。
课堂学习:
在康伯斯维尔大学艺术系的系主任Linda以及Susie、Morse、Davie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公元1300年前的美国印第安原住民文化,亲手制作印第安原住民的传统手工编织—weaving,体验尝试印第安原住民的传统陶艺和粘土雕塑的制作,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了美洲印第安艺术的特征,领略了其独特的风格魅力。
结课展览:
7月28日,在同学们结课作品的汇报展的当天,到场的除了同学和老师们还有康伯斯维尔大学的相关院系领导们,展览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对同学们短短两周内的收获表示祝贺和肯定,老师们还收到了邵昱皓老师代表学校送给她们的水彩画作品。随着汇报展的结束,同学们在康伯斯维尔大学的“美洲印第安艺术特征”的相关学习也告一段落了。
游学第二站:华盛顿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入口处的合影)
7月29日,同学们乘机飞往华盛顿,在邵昱皓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最后一周的游学之旅。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同学们参观了美国白宫(外围)、林肯纪念堂、纪念碑、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离开华盛顿最令同学们感到不舍的还是华盛顿国家艺术馆,馆内丰富的馆藏令同学们流连忘返。4万多件藏品,从欧洲中世纪到现当代艺术各个时期的大师作品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包括达·芬奇、拉斐尔、马奈、莫奈、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有幸亲眼看见这些大师的真迹,并能近距离的观察学习,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游学第三站:费城
(费城艺术博物馆广场的合影)
7月30号,同学们乘坐旅游大巴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参观了全美最古老的致力于艺术教育的学校—费城艺术大学,以及美国著名历史纪念建筑,象征着美国独立的—独立宫,并在典雅的费城艺术博物馆广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影像。
游学第四站:波士顿
8月1日,游学团队又来到了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弗大学,参观完这所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后,一行人又接着参观了麻省理工学院、昆西市场。感受了美国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加之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同学们尽兴而归。
游学第五站:纽约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合影)
8月2日,游学的最后一站—纽约。在这个令无数人神魂颠倒的城市,同学们参观了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纽约联合国总部、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林肯艺术中心等多个景点,在感叹纽约这座大都会光彩迷人的现代化的同时,同学们不禁纷纷想到与它快节奏的生活如出一辙的魔都—上海。很快,美国游学之旅就到了尾声,到了要回家的时候了,同学们满载着这三周的收获踏上了8月4日归国的飞机。
游学期间,带队老师邵昱浩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指导,并引导同学们对游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使同学们真正达到了此次海外游学的目的。从悠闲美丽的乡间小镇到繁华时尚的大都会,游学团队的每一名同学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体验了美国不同的文化生活,并用自己的双眼和艺术之心感受了美国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曾经只在教科书中才能看到的一张张图片到可以近距离观看如此精彩绝伦的传世名作,同学们无一不被周围异常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并纷纷表示这是参加此次游学活动感到最为震撼的地方,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宝贵机会。
本次“湖北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活动是学校在平时组织学校教学活动之外的有益探索,为提升今后游学活动的内容与质量,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知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选拔与活动机制,努力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教育创新培养体制,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以更加积极的眼光面向世界,帮助学生最终成为符合祖国高等教育要求以及当代艺术潮流的艺术人才。
为充分展示本次海外游学成果,教务处将组织游学队员,面向全校开展专题汇报活动,以举办游学讲座、展板展示、提交论文等形式,与全校师生一起分享本次海外游学精彩成果。
海外游学队员心得:
(2014级 水彩画系 汪珊)回想这次游学过程中所经历、所感受的一切,都仿佛仍在眼前,刚刚发生。无论是康博斯维尔大学中的美国历史、编织、黏土手工课程,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各种实践参观娱乐活动,还有那灼人的肯州阳光与千变万化的天空...每一个精彩的细节都在记忆之中熠熠发光。在博物馆中观展的过程,是最为宝贵的,与只在画册上见到过的大师原作相距一步之遥,鼻端仿佛能够闻到从那充满历史感的画布、从那交织出妙不可言的色彩组合的颜料、从那与作品相得益彰互相烘托的古董画框之中,闻到那浸满了年代沉淀与世事变迁的阵阵幽香。伫立于大师的珍贵原作之前,我无法控制地的想象,多少人曾在它们的面前驻足,从心底里景仰与赞美;多少人曾站在我现在站的位置并也微微欠身,好看清画面上每一丝因天长日久而绽开的细小缝隙;多少人曾对着这幅作品放飞思绪,将身与心融入其中细细品味;多少人曾驻足欣赏而不愿离去,以及他们都来自哪里、具体是谁。只有真正的站在博物馆里,真正的站在向往已久的大师之作面前,才能从心底理解那些曾经以为是对画面的破坏、是时间的罪证、是人类的无力的那些颜料开裂出的细小缝隙,其实同样是这些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沉淀的时间、是美与爱的证明、是无数的向往与感叹的集合。只可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一一品味与欣赏,面对这些珍品与积淀,终究是过于匆匆,但那初见实物的惊艳印象始终留存于我心,在思考与创作中坚定且温柔地散发出光芒,永不消褪。感谢母校给予我们此次游学的机会,感谢邵昱皓老师对同学们尽心的照顾与带领,令大家能够走出国门、开拓视野,让自身的认识与思想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4级美术学系冯思远)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曾说过,“不管民族的性格多么千差万别,那种具有联合人类的普遍人性远比疏离人与人关系的东西更强大。”感谢这次美国游学的宝贵机会,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位和我们在康伯斯维尔大学相遇的徐老师,年过花甲的老先生身为韩国人却能用中文(夹杂着少许英文)和我们相谈甚欢。在得知我们早上7点多的飞机后,不想让我们饿肚子的他,竟然在凌晨三、四点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并把热乎乎的早餐亲自送到了我们每位队员手上。那一刻,每个人都为这股强大的跨越民族的爱所感动,一时竟无语凝噎。老先生以及那些主动与我们问好、无偿给予我们帮助的陌生的美国人,他们让我感受到了身在异乡的温暖,而这份温暖与美好同我站在梵高的《向日葵》前心底涌起的那种感觉是一样的,它们带给我的力量足以使我忘记旅途中的所有困难和不快。也许这就是成长,它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里,在你走过的每一段旅程中,更在你遇见的每一个人身上。总之,它生长在每一个不卑不亢的灵魂里。感激生活,感激艺术,感激所有人。
(2015级 设计系 秦佳慧) 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国度,从刚下飞机就感受到美国浓郁的艺术氛围,艺术从点点滴滴融入每一个角落,感受到美国的艺术态度,既热爱当代艺术有崇尚传统艺术,支持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感受美国截然不同的生活教育方式,体验美式课堂,热情的老师们会带着自己的家人来给我们上课,感受到艺术的交流和传承延续,课堂轻松而充实,学习传统的编制及陶制饰品的制作,观看传统的烧陶方式,感受印第安文化,为它的浓厚魅力深深吸引。美国多元化的艺术氛围在各大博物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作,埃及文明雕塑,非洲文化艺术,亚洲艺术品到当代的前沿作品一一囊括,给予我们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感谢这一次的游学活动,开拓了视野,体验美国文化和丰富的艺术。认识了来自不同系别的同学们和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是一次美好而难忘的游学经历。
(2014级 环境艺术设计系 余吟霜)此次游学收获颇丰。前两周我们亲身体验到了美国大学的艺术教学。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教学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学生的耐心指导深深触动着我,在学习了解了美国原住民的文化后,我们也在老师的帮助下创作了自己的艺术作品。而在后一周,各大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著名大学的参观也让我大开眼界,近距离接触名家的真迹、亲身体验建筑大师的作品令我无比震撼。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切身感受到的不同国家的大学教育、艺术设计氛围、人文历史,给我数不清的惊喜、思考和感动。
(2014级 工业设计系 洪圣珈)在这次游学中,深入体验了美国肯塔基州当地的生活,了解了美国印第安文化,可以说是收获颇丰的。情之有余,事之繁尽,是绝不能用寥寥几笔书写完的。硬要强行描述的话,就如同已经快要干涸的生命再次迸发出了生机,在自然、人文的基础上,面对着当地的展品几乎人生至今为止有如此的感觉到能够呼吸,感觉到自己真真切切的双脚踏地活着在。每当观摩着展厅中的作品时,总感觉因为疲惫开始迷茫的心再次有了方向,我原来还是喜欢艺术的,我原来还是如此喜欢艺术的,还记得当时我兴奋到用着颤抖的声音对着同行好友冯思远说到:“我没想到我原来还是喜欢艺术的,要知道这几个学期学工业设计累积下来,疲惫和迷惑已经快让人麻木了,但是在今天看完之后,我感觉我又找回来了当时的激动的感觉,要是可以的话我恨不得什么都不要天天来这边博物馆当志愿者,即使没有任何的利益。”这种美好的体验确实也是不可多得的。感激学校给了这样的一个契机与平台让我拥有了这样一段非凡的旅程,让我再次拥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2015级 视觉传达设计系 周启明)很高兴有机会能够有在美国的大学学习的机会,体验不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认识了很多不同领域的老师,其实跨专业的学习反而能更好的提升对本专业的认知,比如在编织雕塑这种立体的创作之后,返回到平面来时能够有更多不限于在二维空间的思想。最后一周在美国各地博物馆的游历让人很难忘,当那些一直以来都是在屏幕和书本中看到的名作真实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时,心中不可能还是平日里的毫无波澜,你会感受到这些艺术作品是“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尤其是在纽约,在路过第五大道时两边的橱窗华丽地映入眼帘,站在时代广场时周围都是超大屏幕的精美广告在悦动,在步行街上走两步就可以看到街头艺人的个人秀。在路易斯维尔这样的新兴城市,你能体会到美国那种缓慢悠闲的生活节奏以及乡村的安详;而在像纽约这样繁华的城市,你能体会到异国对艺术文化不一样的态度。短短三周的游学体验,带给我的除了知识上的补足,还有人生阅历上的丰富。
(2014级 雕塑系周诺彬)为期三周的美国游学访问必然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重要的印迹,为我的人生阅历增添了有力的一笔。不论是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去感受更加丰富的艺术,为今后的创作碰撞出更多的灵感素材,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生的引发的更多的思考,这些发生在细枝末节的思考会无形中沉淀在时间里。前面两周在康博斯维尔大学的课程虽然简短,但老师们认真且亦师亦友的教学态度会使每一位同学受到极大的感触,不论是对于学习这件事,还是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大家极力创造最好的教学条件以及充实的课外活动。后一周接触到了一部分的艺术博物馆,我认为这是一个“养眼”的过程。也很喜欢此次同行的老师同学们,活泼又可爱,感恩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希望自己能带着平常心和好奇心感受每一天的生活。
(2014级 设计系 刘澜卉)幸得前往美国游学的机会,即便是当真切地漫步于美国街头,徜徉于各个博物馆,学习于艺术大楼时,也觉着恍如梦寐。自由与艺术几乎弥漫在空气中,燃起了好奇心和敏锐感。在纽约时代广场,霓虹光管广告、电视式的宣传版无论创意亦或版式配色都可谓优秀的设计,置身其中,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环绕,这样的心动是前所未有的;在大都会博物馆为之震撼的是其展品内容之丰富,展馆布局之讲究,艺术品与建筑物仿佛浑然一体构成一座艺术的殿堂。流连忘返,内心甚是欣喜,感动至极。这次的游学之旅充实又奇妙,让我反思又畅想,感恩美好的经历。
(2014级 版画系 赵溢盈)这次的游学之旅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康伯斯维尔大学学习两周,第二部分是参观游览东部城市一周。在康伯斯维尔大学里学习到很多平时在学校里没有接触到的过程,每个上午我们都一节课是学习印第安美术的发源。虽然刚开始听全英文的美术史听着很吃力,想提问都不知道问什么问题,但是预习了相关专业资料后很快能进入状态。每个下午基本上是陶艺课,塑造瓶瓶罐罐是最基础的,我们接触的更偏陶艺设计,学习了陶瓷首饰设计,以雕塑的形式塑造动画人物,这对造型的要求非常高,都是第一次当时看起来捏的全是怪物,后来展出成品时充满了成就感。毛线编织课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只要控制好画面的色彩关系,怎么编都很好看。很感谢那个大学带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课余时间把我们的活动安排的很满,体验了很多美式文化,也品尝了正宗的西餐。最后一周的游览城市也受益匪浅,在华盛顿美术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大师的原作,笔触和色彩带来的感触是图片无法比拟的。
总之这一趟接触到许多的新鲜事物,跟同行老师和同学相处也学习到很多东西,也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2015级 环艺系 钟雨菲)感觉那三周呆在美国简直就像梦一样,我还记得当初登上飞机内心的冲动以及在机场延误呆在国际航班上的炙热,还有我们刚到肯塔基的兴奋与憧憬...毕竟,这是我们从没去过的大洋彼岸啊。我们要体验的课程内容很多,但是每一项都很丰富,有系主任Linda给我们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直讲到东部美国的印第安文化;Susie教我们做编织;Davie给我们的陶艺示范;Morse的雕塑课程;以及助教Medy的珠宝首饰课..这一系列的一系列就消融在短短的两周,感觉自己还没有作出一个让自己百分百满意的作品就要对他们、对ky,对美国再见了。我还记得Morse热情的欢迎我们去他家,他双手环抱着她的妻子慢慢地和我们讲述着和他妻子的爱情故事;我还记得Medy给我们细心的讲解这个首饰原石叫什么,以及她做起东西来那认真仔细的样子;我还记得Susie带我们去参观速度博物馆,和他老公带我们去看棒球比赛,她还在我受伤的时候带我去CVS;还有Linda上课慢慢的语速,她还说她有一个小农场每天回家要去喂她的羊;Davie对我们笑着说:嗨!我今天吃的那个“假”中国菜,我觉得还蛮好吃的诶!~我还记得我们嘴中所说的那个男人,带我们去烧烤野炊、给我们准备炊具食物原材料,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会说:去找Franklin...他是我们在美国提到过的次数最多的人....每天早上来接我们也是一口满满的京腔:妹子们!咱们走吧~他可以说是我们在美国信赖依靠的中国人,也是能在我们离开ky之后还在继续被我们提起评说的人...我们是不一样的系出来的同学,在此之前我们之前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但是我们在一起却很开心,大家在异国互相照顾着彼此,也因为美国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的一周我们去了华盛顿DC、波士顿、纽约、费城...司机也很体谅我们。最后一周很累很辛苦,过得也很快,但是也有人关心你慰问你过得如何如何,每天都很充实....
我们就这样离开路易斯维尔了,离开康伯斯威尔大学,心里空落落的。也许还真是这样:人只有在最后要离别的时候才会珍惜先前的很多美好。在这里呆的这段时间,很舍不得这里的一切,舍不得Susie、Linda、Davie还有Morse..这两周有很多小细节让我感动,还有很多情绪和感情不知道怎么倾泻...应该是舍不得的,是很舍不得的。我还记得牛肉面和在美国喝的blue moon...只是我觉得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越久,分开离别的感觉才会更强烈.....anyway..这趟行程真的很开心...
( 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