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名单公示
根据《湖北美术学院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办法》(湖美教学字[2017]128号)相关规定,经各教学单位评选、教务处审核,现将93篇2022届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名单进行公示(见附件)。
公示期为2022年6月15日至6月19日。如对公示内容存在疑问或异议,请在公示时间内,以电话、书面等形式实名向教务处反映。联系电话027-81317092,电子邮箱:274376826@163.com。
附件:湖北美术学院2022届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名册
教务处
2022年 6月15日
湖北美术学院2022届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名册 |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指导教师 |
学生所在教学单位 |
|
1 |
宋代风俗画之李嵩《货郎图》艺术研究 |
卢和艺 |
张廷青 |
中国画学院 |
|
2 |
论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性语言意趣及运用 |
陈蕾宇 |
周 颢 |
中国画学院 |
|
3 |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构图研究 |
周书晨 |
张永康 |
中国画学院 |
|
4 |
《处州摩崖考察——兼论大字书写》 |
冯浩唐 |
孟庆星 |
中国画学院 |
|
5 |
《王铎书杜甫诗作品探析》 |
王兆媚 |
孟庆星 |
中国画学院 |
|
6 |
探索当代绘画的综合维度—— 突破二维平面视觉空间的局限 |
孙多晨 |
贾 峰 |
油画系 |
|
7 |
《成长主题在日本动画中的运用——以细田守动画电影为例》 |
徐雅洁 |
王恒立 |
油画系 |
|
8 |
关于绘画中“树”的形象研究 |
夏嘉佑 |
李陈辰 |
油画系 |
|
9 |
变量与呈现——艺术维度空间中参照物的运用 |
潘 易 |
香荏聪 |
油画系 |
|
10 |
非线性动画叙事研究-以《自动贩卖机》为例 |
彭久莹 |
李 菲 |
版画系 |
|
11 |
艺术家手作书的图像叙事研究 |
谢 菊 |
母贝旎 |
版画系 |
|
12 |
通往“偶发性”语言的创作方法 |
孔俪霏 |
顾秀华 |
版画系 |
|
13 |
关于线条叠加的方法在绝版套色木刻中的运用 |
张颜玉 |
谭梦梦 |
版画系 |
|
14 |
“看得见”但“不存在”的画面研究 |
彭箬笳 |
何诗意 |
版画系 |
|
15 |
艺术创作中语言禁忌的制衡现象 |
毛叶涵 |
张泽南 |
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 |
|
16 |
时尚消费文化在当代艺术中传播的体现 |
陈星宇 |
乐 黎 |
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 |
|
17 |
西汉马王堆墓与海昏侯墓中的漆器的共性与差异研究 |
陈妍妍 |
蒲美合 |
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 |
|
18 |
创作中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潜意识与艺术表达的探究 |
杜莹莹 |
赵小棵 |
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 |
|
19 |
疫情背景下以病毒为题材的陶艺创作研究 |
杜 凯 |
张学龙 |
雕塑系 |
|
20 |
立足福建沿海地域文化的精神核心——以闽籍当代艺术家为例 |
林海烨 |
张 卫 |
雕塑系 |
|
21 |
自然形态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
刘欣玥 |
魏传涛 |
雕塑系 |
|
22 |
认知与表达——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现成品艺术 |
王 豪 |
唐钰涵 |
雕塑系 |
|
23 |
《浅析抽象概念的视觉化转换及有效传达——以毕业设计<看见时间>为例》 |
黄佳怡 |
李海平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24 |
《新媒体时代下英雄精神视觉呈现研究——以毕业设计<记住英雄的样子>为例》 |
李冰鑫 |
李海平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25 |
浅析皮尔逊“原型”在品牌形象设计与塑造中的运用定稿 |
邱炳坤 |
吴 萍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26 |
浅谈新媒体传播中的多维动态海报设计——以《RE-VERS反噬》为例 |
罗成玉 |
凃志初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27 |
浅谈虚拟体验空间场域研究——以“数字隔离”毕业创作为例 |
张雪燕 |
凃志初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28 |
《BWV.1007》音乐数据视像呈现的初探 |
张俊杰 |
吴 萍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29 |
教材插图艺术化再设计——以2019年人教版化学课本为例 |
谢红霖 |
胡新桥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0 |
儿童无字绘本图画叙事的要素研究与实践 |
张 露 |
胡新桥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1 |
《关于中国少数⺠族题材电影的双向化表达的研究》 |
杜子瑄 |
程 科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2 |
《景框的划定——对当代影像视觉范围“显现与隐藏”的研究》 |
任志颖 |
周振鹏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3 |
关于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的研究 |
桂 韵 |
程 科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4 |
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探索与应用——以系列花器《释色》为例 |
罗春香 |
陈日红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5 |
“互联网+”背景下的湖北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楚器造物”文创品牌为例 |
王 晶 |
叶加贝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6 |
《皮影印象》陶瓷文创设计实践研究 |
徐世茹 |
陈日红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7 |
不同时代媒介对文字图像表现的影响 |
王月琦 |
王 祺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
38 |
褶皱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
陈 爽 |
罗薇薇 |
时尚艺术学院 |
|
39 |
商周玉器纹饰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 |
谌鸿霏 |
邹 璐 |
时尚艺术学院 |
|
40 |
《楚“眼”文化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活态化研究》 |
吕良玉 |
张国栋 |
时尚艺术学院 |
|
41 |
《浅析当代首饰的情感表达》 |
徐淦灿 |
喻 玥 |
时尚艺术学院 |
|
42 |
《基于CLO3D平台的先锋数字服装设计及研究》 |
徐淑雨 |
杨 阳 |
时尚艺术学院 |
|
43 |
《试论道家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向梦云 |
温 馨 |
时尚艺术学院 |
|
44 |
可持续视角下的传统拼布的创新设计 |
张梦丹 |
刘 哲 |
时尚艺术学院 |
|
45 |
《动物纹样在纺织品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研究》 |
马一林 |
郭 川 |
时尚艺术学院 |
|
46 |
《拼布艺术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
张泽慧 |
姜晓曦 |
时尚艺术学院 |
|
47 |
探索老城新生中武汉历史社区的“微更新”和“巧生长” |
张诗琪 |
张贲 |
环境艺术学院 |
|
48 |
关于高校周边模块化餐饮空间的设计研究——以湖北美术学院栗庙村为例 |
邱依凡 |
丁凯 |
环境艺术学院 |
|
49 |
以场景叙事为创作手法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
蔡海若 |
蒋俊杰 |
环境艺术学院 |
|
50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
张昊俣 |
田飞 |
环境艺术学院 |
|
51 |
流动空间设计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应用——以《江城壹号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为例 |
袁奎 |
黄学军 |
环境艺术学院 |
|
52 |
幼儿园室内空间中色彩设计研究 |
赵璇 |
顿文昊 |
环境艺术学院 |
|
53 |
天宫营造——虚拟与幻境“天宫楼阁”艺术化解析重构 |
唐鑫 |
卢珺 |
环境艺术学院 |
|
54 |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在当代陈设艺术中的融合与创新 |
冯睿祺 |
崔仕锦 |
环境艺术学院 |
|
55 |
城市口袋公园交互景观设计探究 |
何泓洋 |
张楠 |
环境艺术学院 |
|
56 |
解构手法下城市文化记忆空间的叙事性建构研究——以武汉汉剧文化公共空间设计为例 |
陈怡如 |
杨滋 |
工业设计学院 |
|
57 |
《场景叙事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以鄂钢博物馆设计为例》 |
胡豪平 |
贺诚 |
工业设计学院 |
|
58 |
湖北地方戏曲文化的叙事性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
张婷 |
成章恒 |
工业设计学院 |
|
59 |
从“人类中心”到万物一体·——科幻电影中BDO美学的“天、地、人”理念及概念设计 |
袁吴迪 |
侯晓霞 |
工业设计学院 |
|
60 |
老年人智能化服药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
张心悦 |
韩桂荣 |
工业设计学院 |
|
61 |
基于 Citespace 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教育可视化分析 |
汪雅茹 |
李奕 |
工业设计学院 |
|
62 |
基于楚式髹漆工艺的便携式咖啡机设计研究 |
陈娇娇 |
杜妍洁 |
工业设计学院 |
|
63 |
传统蓝晒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
吴筝 |
王莉莉 |
工业设计学院 |
|
64 |
基于收储运技术下的智能农机模块化设计——以湖北省为例 |
黄启桐 |
杨艺 |
工业设计学院 |
|
65 |
双碳理念下的智能口罩回收机设计研究 |
刘思怡 |
田涛 |
工业设计学院 |
|
66 |
光元素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的构造研究 |
张慧丹 |
吴文文 |
水彩画系 |
|
67 |
先秦时期楚漆器中凤形象的艺术研究 |
李明伟 |
邵昱皓 |
水彩画系 |
|
68 |
试论漳州布袋木偶色彩的艺术特征 |
朱迅 |
蔡卜居 |
水彩画系 |
|
69 |
《中国传统元素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屏风为例》 |
邹炫竞 |
白露洋 |
水彩画系 |
|
70 |
明中期苏州职业画家的赞助模式研究(1465-1572)——以仇英与其“赞助人”之关系为例 |
李孟宗 |
余其彦 |
艺术人文学院 |
|
71 |
怀素:王铎的标杆与“野道” |
李烨 |
许伟东 |
艺术人文学院 |
|
72 |
图像的深意——《格尔尼卡》形象研究 |
李诗 |
刘文文 |
艺术人文学院 |
|
73 |
魔法、神话和隐喻——论贡布里希的漫画研究 |
李毅萌 |
余其彦 |
艺术人文学院 |
|
74 |
传统根雕中的“审曲面势”研究——以浙派根雕为例 |
戴文兴 |
肖清风 |
艺术人文学院 |
|
75 |
宁海古戏台藻井风格研究 |
陈至欣 |
徐丹丹 |
艺术人文学院 |
|
76 |
上海开埠前后书画社团的商业化转变研究 |
方聪宇 |
李珊 |
艺术人文学院 |
|
77 |
试论大禾人面方鼎人面纹的文化内涵 |
欧懿 |
喻琴 |
艺术人文学院 |
|
78 |
论里维拉作品中的无产阶级形象 |
杨晓瑞 |
李逦菁 |
艺术人文学院 |
|
79 |
论画史画论中“崔白”形象的塑造 |
冷雪 |
李珊 |
艺术人文学院 |
|
80 |
1998·03·01-2022·05·20 |
黄卓 |
李颖婷 |
艺术人文学院 |
|
81 |
新·爱莲说 |
胡丽敏 |
张一舟 |
艺术人文学院 |
|
82 |
浅谈像素游戏《星体之外》的沉浸体验 |
王慧聪 |
王晨林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3 |
浅谈动画中武侠形象的服装设计 |
童心怡 |
袁宏琳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4 |
浅谈手机游戏中的视觉叙事—以毕业设计《星火》为例 |
安清瀚 |
张开玮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5 |
《浅谈夸张变形造型语言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 |
许冰洁 |
张开玮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6 |
结合毕设《花明》浅谈Q版人物造型 |
饶滢 |
王雯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7 |
试论顺德美食文化与古画的结合在微互动svg里的运用 |
何沛俞 |
魏海燕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8 |
结合毕业作品《FALLING HEART》浅谈虚幻引擎里的集装箱式游戏关卡设计 |
朱子敬 |
魏海燕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89 |
视觉与触感——浅析手绘材料与procreate在插画创作中的结合与创新 |
张静 |
侯晓霞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90 |
3D动态设计在原创世界观下的叙事性表达——以毕业创作《位于荒后》为例 |
徐璐 |
侯晓霞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91 |
浅析二维动画中的光影表现与设计 |
唐徵欣 |
高翔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92 |
情景喜剧《女寝!哒咩?》的制作实践研究 |
李柳萱 |
柯赤枫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93 |
禅宗美学与当代艺术 |
潘萃茵 |
李巨川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