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丁宁教授,在藏龙岛校区A12—115教室,为我校“致美拔尖计划”学生及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奇异风采》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刘茂平主持,约有近4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为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刘茂平主持讲座)
丁宁教授通过详尽的艺术史实资料,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以及艺术大师们的杰出成就。从米开朗基罗作品《大卫》的创作起源、创作历程到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从乔托作品《耶稣受难》中人物的重量感、痛苦感到丢勒作品《忧郁》中体现出的惊人数学才华;从达芬奇作品《岩间圣母》显现出的达芬奇对于地质知识及植物知识的准确掌握;从作品《蒙娜丽莎》在外交史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到猜测画作是否完成的真实性等等。着重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三杰在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路进行分析,以及世间对于他们作品中含义的种种猜测,一一向到场师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宏阔的美术史视野为慕名前来的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西方文艺复兴艺术史讲解。
在这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讲座里,丁宁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独到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在场学生积极提问,与丁教授进行了互动。通过本次讲座加深了“致美拔尖计划”同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解,并提高了同学们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学生受益匪浅。

(图为讲座现场)
丁宁教授简介:
丁宁,现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系主任。1993-199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为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者。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最高研究基金项目、美国盖蒂研究院研究基金项目、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高级研究院沃纳•雷莫斯基金会研究项目、美国泰拉基金会(欧洲)客座讲授项目、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佛罗伦萨)研究项目、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2006年,以最高票数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曾在英国、美国、韩国、印度、爱尔兰、希腊、越南、加拿大、挪威、德国、日本、法国以及香港等地参加国际会议或讲学。
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艺术的深度》、《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美术鉴赏》和《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
主要译著:《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博物馆怀疑论》、《解码西方名画》、《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达•芬奇的< 蒙娜•丽萨>与肯尼迪夫人》和《中国园林》等。
(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