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程介绍

作者: 时间:2010-07-28 点击数:

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趣味样式在艺术史上绽放着光彩,成为当今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从汉墓帛画中已可以看到工笔人物画具有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经过历代画家和画工的长期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至唐和五代已发展的极为成熟,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至今难以逾越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无论从技法、立意、刻画深度及艺术情趣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艺术风貌。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图》、《女使箴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 国 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佚名《八十七神仙卷》以及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等,这些传统绘画中脍炙人口,泛着人类灵性的艺术珍品至今令人赞叹不已。宋元以后,由于绘画材料的变革和诸多社会历史原因,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渐呈衰落趋势,曾经被冷落了数百年之久,虽然其间也不乏名家高手产生,并创作了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如李嵩的《货郎图》、唐寅的《嫦娥执桂图》、陈洪绶的《笙庵簪花图》、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 等,但却始终未能形成画坛的主流。

当代中国画发展格局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绘画融合西方艺术观念形式的结果。近现代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交融,自徐悲鸿、林风眠始已有半个多世纪,他们最大的贡献是为现代画家提供了多种思维与行为的可能,这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进已成为必然。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的多元共生成为新的潮流,这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提供了契机。清代石涛说:“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之则不广,故君子唯借古以开今也。” 生存空间的转换,使人们在对古代和现实的关照中得到释放,当代艺术观念与文化思潮的侵入,使工笔人物画正由传统的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并赋予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全新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语言形态是艺术作品的第一生命,是表达思想意图的载体,造型则是语言形态的核心。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更注重一种主观心理世界的构造,这种艺术思维的主观性,反映在人物画的创作中,首先是对“传神论”的奉行。这一贯穿数千年的人物画创作发展的理论,主张对人物的表现应不局限于“形似”的范畴,而以“神似”为宗旨,如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的“似与不似”等说法都是这一理论的佐证。它规定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人物表现并不追求如西画中的那种酷似客观对象的真实,其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关注程度更胜于对其形体相貌的描摹。在这样的艺术思想主导下,传统工笔人物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现体系。

 然而,由于西方素描教学方法在中国画教学领域的深入贯彻,使得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在造型原则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意向造型观转而追求科学写实的造型观,要求对所描写的客观形象进行真实的、唯妙唯肖的描绘,其结果是带来一系列中国画在审美态度、创作观念、表现手法上的变革。受现代造型观影响下的一大批人物画家,真诚地面对自己生存空间的现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的探索中,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工笔人物画不仅在造型原则上,而且在构图方法、色彩使用、材料取舍、审美指向等方面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中国画坛。传统的单线平涂式的表现手法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达到教学和创作上的要求。传统的色彩观中对色彩冷暖变化的认识规律,也融入了许多西方色彩观中的有利因素。焦点透视构图法对传统散点透视构图观的冲击与日俱增,这点非常明显地反映在人物画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客观化。同时,另一种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白描一直是传统中国画的骨架,它不仅是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自身也具有一套系统的审美标准。随着写实造型的极端化,在工笔人物画中对线的要求变得模糊起来,特别是强调体面效果或受日本岩彩画影响的重彩画等绘画中更其如此,在这种审美追求中,线的作用和审美性被淡化了,有时甚至仅勾铅笔线而已。尽管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形式和精神以及西方艺术的造型表现方式加以吸收、应用,仍是摆在许多艺术家面前的需要完善的课题,但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借鉴了西方模式的美术基础教育使现代工笔人物画从再度兴起之日就有别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规范。

在继续寻求一种符合于当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样式的过程中,需要从时代的角度,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传统,体味当代。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固然需要合理借鉴西方艺术中的形式表现因素,但民族传统绘画中的一些独特性格也并非就是逝去的光华,要合理地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和形式内容。事实上,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描、着色晕染及构图布置原则的丰富技巧仍然是许多画家创作的出发点,而其精神体系中深层的情感表现内核及由此而生的意向性思维机制,则更是民族艺术独特性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学习、研究工笔人物画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推陈出新,创造民族绘画艺术的新高峰。

水彩画创作

我院《水彩画创作》课程是湖北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重点扶持和已形成特点的专业课程。自1987年开始创办水彩画专业以来,水彩画专业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为课程体系完整健全的新型专业学科。水彩画所属的绘画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我院水彩画专业在八大美术学院中开办较早,水彩画教学体系较为成熟。该课程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及实用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中许多已是全国有影响的水彩画家。以刘寿祥为学科带头人的水彩画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带动学科发展,他们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水彩画专业教学经验。该课程以严谨的教学管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以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认真进行课程研究,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学习的主动意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了众多具有水彩教学和创作能力学生,如许海刚、陈国庆、侯安智、陈勇劲、唐绍伟、邓涵、李宁、白露洋、胡盛骑等已是全国水彩画具有影响的画家。《水彩画创作》专业课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经典传统的水彩画学习,又关注现代绘画前沿变革,随堂示范教学已经成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水彩画专业教学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20096月,湖北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艺术院校中成立水彩画系,以此来推动水彩画向更具深度的专业教学发展。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