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作者: 时间:2010-07-28 点击数:

动画基础——动画造型

湖北美术学院动画专业1997年开始筹建,1999年正式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自专业创办伊始,动画基础——动画造型课程就是湖美动画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其改革发展一直受到了院系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在近十年的办学过程中,该课程的发展也伴随着动画专业的草创、发展及动画学院的成立经历了质的飞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动画基础——动画造型的老师首先必教授动画基础的理论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大量地观摩经典动画作品,并按照动画原理和造型的原则大量地绘制动画图形,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动画基础和造型的知识。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80学时(4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动画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造型原则,能完成中等以上难度的动画练习,对动画的专业术语及特定造型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为独立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培养学生掌握动画基本运动规律及造型原理上,建立符合高品位审美精神的动画理念。教学中以讲授、示范和观摩为主,同时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
、动画造型基础训练 15学时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
经典动画临摹
从写生到动画造型创造的渐变式转换
2
、二维动画设计 30学时
动画造型语言的表达
动画造型的风格划分
动画角色设计
动画场景设计
动画色彩设定
3
、三维动画造型设计 25学时
角色制作
角色动画
运动设计
4
、动画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10学时
造型风格迥异的美国和日本动画
中国式动画造型
新技术带来新的视觉体验

该课程的重点首先在于在掌握动画运动原理即如何通过描绘一系列的静态画从而形成运动的基础上,掌握动画的造型规律与特色。真正的难点在于动画的造型规律与特色,并将静态的造型与动画运动规律的掌握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新颖活泼的形式传达信息吸引观众。解决方法在于深入领会相关的原理理论,并大量地观摩和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巧而创新的目的。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结合实践,从而避免在实践中犯错误,走弯路。实践就是一个训练学习的过程,大量的实践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还是创新之源,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才能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通过实践训练,学生普遍感到自己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质的提升飞跃。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动画原理和动画造型设计知识讲授阶段,注重动画造型设计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使学生尽快掌握动画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领,教学中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理论讲授与教学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老师除了经验传授以外,还通过对优秀作品造型的理论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博取众长和避免对动画认识的单一和狭隘,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动画造型的基本知识,认识理解动画原理中各种运动规律,时间及空间关系,原画设计等。要求学生积极调动和运用视听感受,理性地去看待动画学科的本质特性并能掌握动画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巧。并通过视听语言、动画小品创作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动画技法,完成中等以上难度的动画造型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将贯穿始终。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动画原理和造型的基本知识,认识理解动画原理中各种运动规律,时间及空间关系,原画设计等。要求学生积极调动和运用视听感受,理性地去看待动画学科的本质特性并能掌握动画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巧。并通过视听语言、动画小品创作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动画技法,完成中等以上难度的动画造型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将贯穿始终。

泥塑

湖北美术学院是华中地区唯一一所专门高等美术学府,全国八所美术学院之一。我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从当时的教学照片,记录了《泥塑》课程的历史。自1920 年迄今,走过了90 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大批艺术专家、学者及管理者。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艺术领域人才的需求,《泥塑》课程一直是专业基础课,结合课程内在联系和雕塑专业发展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整合与创新,逐渐形成完整的《泥塑》课程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进一步理清了课程教学思路,确立了在构建完整精炼的课程知识体系的同时,注重基础与创作的有机结合,注重单元与系统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作意识的课程教学宗旨,为雕塑学生掌握现代雕塑艺术理论与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泥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20年—— 初设《泥塑》课程

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当时的雕塑学科开设有:木炭画、泥塑、石刻、木雕、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美学、艺术解剖学、透视学、几何画等。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时期的老照片上有泥塑课程的教学照片和学生泥塑作业,可以看出基本上是西方雕塑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人物头像泥塑课程内容,初期雕塑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拿来主义。

1953年—— 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开设(武汉)开办雕塑系

1958年—— 湖北艺术学院建立雕塑教研室,《泥塑》课程不断完善

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室创建于1958年,1959年首届招生。由于中国的雕塑教学是以选择引进法国写实的雕塑教学体系作为开端的,后又融入前苏联现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泥塑》课程不断完善。

1997年—— 独立建系,充实《泥塑》课程教学内容,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高考制度恢复后,高校教学逐步走上正常化的道路,1997年独立建雕塑系。原为重点对中南五省招生,自分出部分人员去广州后,招生主要面向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和河南,2002年后面向全国招生。并在改革开放新局面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学体制进行调整,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艺术的新观点、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基于扎实基本功上的创造性。在前期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于1982年开始对《泥塑》课程内容作全面的调整和充实,内容扩展为:泥塑大头像、等大人体泥塑、浮雕等。

2000年—— 整合课程内容,创建全新的课程体系随着当代雕塑艺术、公共艺术、媒体艺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渗透,现代雕塑艺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其艺术内涵也愈加丰富。为适应这种艺术一体化带来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同时为了应对信息量膨胀与学时的压缩,课程组在多年教学科研探索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再不孤立思考《泥塑》课程,而更多的是思考《泥塑》的延伸和效益。重点工作为在保持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并着手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要求,开展公共艺术研究教学。雕塑系的教学体系再次调整,形成了专业基础教学、导师工作室教学与技法材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保持原有的写实雕塑优势,又吸纳现代材料教学优点,代表了国内美术院校雕塑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2000年湖北美术学院雕塑学科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十五”期间省级重点学科。

石版画技法

1987年,湖北美术学院为了落实教育部健全美术专业设置的指示精神,派版画专业教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石版画,准备筹建石版画工作室。

工作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寻觅印刷厂淘汰多年的石印石、石印机和其它工具、材料,在八十年代末,这已经如同大海捞针。白手起家建石版工作室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教师郭召明找遍武汉市和周边市县角角落落,常常为了追踪一条线索,一天骑自行车行路一百几十公里。历时数年。郭召明和他的同事、学生们共寻得德国石版几十块,残旧石印机架三台,一批旧墨滚、汽水墨、制版墨。

1992年,原纺织厂设备保全工李勇调来任版画技师。郭召明和李勇一起从学校对面的废钢铁公司找来大量废旧材料、画图纸,送机械厂加工,制造零件、手工调校,先后将三台老式石印机改造成功。李勇还拆了旧牛皮墨滚,买来毛毡牛皮,经过多次实验、制成了牛皮墨滚。

1992年底,第一台石印机正式试印,建校元老刘依闻、院长尚扬等人在第一块磨好的石版上用反字签名,随即被成功地制版印刷出来,湖北美术学院石版工作室正式宣告成立。

石版画工作室成立十几年来,在版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壮大,课程设置从本科二年级到四年级,课程范围从技法普修课发展到专修课、创作课、毕业创作课、选修课、横向综合课,并招收了研究生,开设了硕士学位课程。课程的手段已由当初建立时单一的石版制作发展为石版、多种金属版、感光PS版等多种制作类型、直接绘印和间接绘印等多种手段。

石版画课程现有专职教师三名,其中教授一名,讲师二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一名),实验室技师一名。由于将科研作为带动提高教学水平的工作重点,使我院的石版画的制作科学理论、技法创新教学、石版画推广普及工作和石版画创作以自己的特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对全国多所美术院校进行石版画设备、材料、技术的支持、进行讲课和教学指导。

石版画技法课于1996年被评为湖北美术学院首届优质课程,至今已进行了数次重大改革。

版画因版材在转移油墨过程中承载油墨的形式分凸版、凹版、平版和孔板四大版种,石版画就是其中的平版版画种类。石版画是随着现代印刷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西方版画中较晚传入我国的版画种类,因受到昂贵的材料、设备限制,中国仅在美术学院开展石版画教学和创作,真正健全发展也就是在近十几年。
石版画的制作工艺涉及许多材料,利用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制版印刷,其技术复杂性为四个版种中之最,令许多画家望而生畏。石版画的技艺难度对初学者和版画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它的独特艺术魅力也正在于此。

石版画技法课为教授基本的平版印刷技术和相应的基本绘制技法而设立,是版画专业的必修课,分为石版技法普修及石版技法专修。其中石版技法普修课程在二年级开设,属于专业基础课。石版技法专修课程在三年级开设,属专业方向课。

石版画技法课是印刷图形设计专业的绘画基础课,同时也是该专业的印刷知识基础课。

广告招贴设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带来了商品繁荣。商品的繁荣必然引来商品制造商之间的相互竞争,如何将商品销售推广,使之产生和谐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广告的传播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形式,也是完成达到这个模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现代广告招贴是集经济、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的传播信息的工具,是推动生产的手段,开拓市场的先锋,扩大流通的媒介,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可忽略的力量。

我院的广告设计课程秉承了原武昌艺专积累下来的悠久的图案艺术传统和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经验,是湖北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在恢复高考以来开设最早的设计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以平面印刷技术和视觉形式有机结合,通过创意思维的训练,完成图形创意、视觉表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称之为:“静态广告”,也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大纲上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广告招贴设计》。作为美术专业院校,它的特点是什么?体现什么?是本门课程的关键灵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先进的西方招贴设计如一阵飓风般地涌入了我国。它那简洁的几何造型,明快、刺激的色彩和变化万千的构成曾一度让人应接不暇,以至大家纷纷效仿,生怕遗漏些什么。一时间中国的设计成了包豪斯“三大构成”的天下,考夫曼·琼尼对现代设计的十二项定义成了不可违背的圣旨。但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就不仅要关注西方现代设计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手法,而且要更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改造创新,探索中国文化特点的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广告招贴形式,在教学中,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范汉成教授和燕林等老师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民族民间艺术中挖掘素材,学生创造了大量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现代招贴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初步形成了我院该课程教学上的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商品意识,逐步加大与市场同步接轨的力度,引导学生参与市场实践,学生的一些现代招贴作品为社会所接受运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尝到了甜头,因此,此门课程也受到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我们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尝试了思维开放教学法: 即思维开放教学法强调在思考时将自己的着眼点放同该商品有关的整体上来考虑,激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延迟评判、自由决策,从大量的发散结果中选择确定出正确答案。课堂探索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课堂探索教学法就是要把教学和实践、科研结合起来,让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创意实践要贯彻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构成中单个形(点)的创造到组合成线、面、体,从二维到三维,再涉及到图形创意,最终深入平面设计领域的各个分支,如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社会实践教学法:即在实践中,教会一方面要注意收集不同方面的创意题材,如电影、音乐、生活经验、人与人沟通的各种形式等,多看、多听、多讲;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创意思路,找到完成创意的正确工序和方法。对他们创作思维训练上起到了激活的作用,给他们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今《广告招贴设计》课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在探索教学新思路的同时为课程教学和学生设计实践搭建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实践交流平台——“东 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进行结合,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我院该课程主持人范汉成教授在2006年和2008年策划、组织并成功主持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东 西”国际海报双年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的多位设计大师主持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例如“东 西”国际设计大师高级论坛、“东 西”设计大师作品展、“东 西”青年设计师作品邀请展和“东 西”WORKSHOP国际工作坊等,通过海报双年展活动收集到来自世界各地形式多样的近四千件广告海报作品,以此来推动我们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设计视野。我院的本科学生都将此次双年展竞赛活动安排在课程中,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其中在2006年我院学生赵尧、彭唯,在“东 西”大赛活动中获得嘉奖,多人获优秀作品奖。2008年,我院学生潘妍在第二届“东 西”大赛活动中,获得全场大奖、未来设计师奖。到目前为止《广告招贴设计》已经在我院逐渐形成了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一门受到学院关注的课程,该课程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拓了视野,开展了交流。目前这门课程正结合全国性的大学生设计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改进,逐渐形成了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体系。

湖北美术学院《广告招贴设计》课程大事记:

文革前,我院前身湖北艺术学院在工艺美术系开设图案课程;

1978年恢复招生的湖北艺术学院在全国同类专业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广告招贴设计》课程;

1985年湖北美术学院单独建院,《广告招贴设计》课程不断充实完善;

2000年主持并组织学生参加美国俄亥俄州国际海报展,并邀请了美国设计大师瑞斯派克来访,并举办讲座;

2004年深圳平面设计协会秘书长孔森来我院举办讲座;

2005年邀请日本爱知县县立艺术大学教授白木彰来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海报和设计课程;

2004年课程主持人作为评审委员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委会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设计之星”大赛活动;

2006年作为邀请的客座教授韩国平面设计大师安尚秀先生来我院举办了学术讲座;

2006年奥运会奖牌设计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肖勇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并与我院师生互动交流;

2006年课程主持人以双年展主席的身份组织主持了首届“东 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同年大赛10月底在武汉开幕。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作品近2700件。在大赛开幕期间,组织了协办院校的学术交流活动,请国际大师巡讲,对大学生们在海报设计创意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答,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影响力超出了当初的设想。我院在这届双年展中获得三等奖一名、优秀奖多名;

2007年参加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体育海报的投标活动,并在海选中中标采用;

2007年课程主持人作为评委委员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委会在四川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设计之星”大赛活动;

2008年组织主持了的二届“东 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共收到来自中国(含台湾)、韩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三百多所院校众多参赛学生提交形式多样的主题类(暖warm)和非主题类海报作品合计2709/套,我院在这届双年展获得全场大奖一名、优秀奖多名。邀请国际大师来我院巡回演讲,开展学术活动,为我省的设计教育提升起到了桥梁作用;

2008年 邀请国际设计大师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并为“跨越中西对话:靳埭强与格吕特纳的海报展”暨《靳埭强设计奖2007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比赛巡回展》揭幕。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